小陳之花天酒地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姚戶長與小沁逛2011台北燈節!

0211適逢姚戶長生日,這天也剛好是2011台北燈節的開幕第一天!

于是姚戶長帶著小沁來逛逛大觀園(2011台北燈節),19:10到了會場(國父紀念館)蝦米居然還沒點燈! 是停電嗎? 詢問了工作人員是要等三大高官蒞臨主持開燈! 是那三大高官? 看看現場的維安與警察先生想必是全中華民國2300萬人最重要的那三仙!!! 頂著寒風刺骨 頂著冰雨淋身 還是先拍拍照好了!
也請各位老爺 夫人 大哥 大姐多多包涵,若有傷眼就請多見諒!!!
因為有三不好:不好的人拍照 不好的相機拍照 不好的天氣狀況下拍






100兔: 是今年可以捉100隻吐子?






這是我們家的紫色兔子-沁!














主燈正面








主燈背面 屁股那邊怎會有一道彩虹 這是代表兔子的性別?







來自澳門的花燈







2011也祝大家鴻兔大展!!!













今晚最美的戶長與小沁!




精靈玉兔逛花博:真是說的太好啦! 這樣會不會太狗腿!!!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新手小陳巧遇漂亮結晶物-酒石!

週五晚上林老大與林大嫂留在小店一同晚餐,戶長作了海鮮豆腐煲 炒青菜 雪妃燻雞肉&排骨蘿蔔湯!詢問了林老大搭餐想喝些什麼酒! 老大很客氣說請小陳決定即可,小陳挑選了:Domaine Leroy ,Aligote 2007來做伴!











席間吃吃喝喝聊一些八卦與小時候趣事,就在快見到瓶底時發現了閃閃惹人愛的結晶物--酒石!

酒石是什麼東西?

原來是這樣:在葡萄的果實中所含的酸類物質,主要是有機酸的酒石酸(tartaric acid)及蘋果酸兩種,二者合計佔總酸量的90%以上,其他還有單寧酸、檸檬酸、枸櫞酸和磷酸等。在味覺上蘋果酸比起同量的酒石酸更具酸味,而各葡萄品種之酒石酸與蘋果酸含量比例不同,因此各品種之酸味也有不同。

酒石酸在葡萄樹展葉後至果實生長初期,自其他部位合成後聚積於果實中。在葉片或其他部位合成之游離態酒石酸或酒石酸鹽(tartrate)聚積到果實中,在綠果期果實中全酒石酸總酸量之五成到八成,進入成熟期則降低到一成到兩成之間,成熟期最後酒石酸含量則在0.3~1.2%之間。成熟期酒石酸含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鉀離子自葉部轉移到果實後與酒石酸結合成為鉀鹽。


溫度為影響果實酸度的最大因素。世界各地很多優良的葡萄酒產地有一個特點,就是在葡萄果實的成熟期階段白天溫暖、夜晚涼冷,也就是日夜溫差大。白天溫暖的話,葡萄可以順利地達到良好的成熟度,但是隨著葡萄日漸成熟,葡萄的酸度也逐漸下降,如果可以有涼爽的夜間的話,葡萄的呼吸作用趨緩,果實降酸速度隨著變慢,就可以使果實保有良好的酸度。

酒石酸廣泛存在於許多植物和果實中,它所生成存在於葡萄汁中的酒石酸鹽物質包括酒石酸氫鉀和酒石酸鈣,這種鹽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在酒精中更小。因此在葡萄酒的釀造過程中,當葡萄汁發酵成為葡萄酒時,隨著酒精含量的增加酒石酸鹽會逐漸沈澱出來,堆積在發酵槽或貯酒桶裡形成堅硬的固體,即所謂「酒石(tartar)」;酒石呈粉狀或薄片狀或不規則結晶狀,色澤自灰色至深紅色不等。酒石是工業上提煉酒石酸的原料,酒石酸也因它而得名。雖然人類很早就在釀葡萄酒時知道了酒石這東西,不過酒石酸的存在是要到十八世紀才由偉大的瑞典化學家Karl Wilhelm Scheele(1742- 1786,註1)所發現;十九世紀時,法國的巴斯德則在他二十幾歲時因研究酒石酸結晶構造而成名,比他發現酵母菌的時間還早。

如果葡萄酒在儲放過程中遇冷也可能會形成酒石酸鹽結晶,它可能附著在軟木塞上或沉澱在瓶底;若是紅酒會因色素的關係呈紫色,白酒則是透明或白色結晶砂糖狀(請參見附圖)。這種結晶物對葡萄酒本身沒有傷害,只是結晶沉澱物會影響酒的外觀。因此葡萄酒在製造過程中有些酒廠會進行「冷安定」程序(cold stabilization,註2),將酒儲存在低溫(約-5°C)下約20~30天,讓酒石酸鹽結晶沉澱然後除去,如此裝瓶後大部份的酒就不會再發生結晶。但是有些酒廠認為進行「冷安定」處理的話,會使葡萄酒的風味流失,所以不對他們的產品做「冷安定」處理。

不少消費者碰到葡萄酒中有酒石酸鹽結晶的情況,由於不了解常會以為酒質出了問題而發生很多傷腦筋的狀況。我第一次見識到這種情況是在數年前,當時有一批德國的冰酒剛進口,結果門市人員紛紛反應因為瓶底有砂糖狀的沉澱物而遭到許多客人退貨。大家第一次看到這玩意兒,有人猜是糖分太高以致糖分結晶沉澱,有人猜是保存不善讓酒變質了(國外還有酒商更倒楣,被客人質問是不是酒中加了太多防腐劑而產生的沉澱...),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我們緊急詢問了該酒莊,而酒莊的答覆就是那種沉澱物為酒石酸鹽結晶,不但不是酒有問題,而且會有酒石酸鹽結晶反而代表了那款酒的品質優良。後來我陸續也聽到好幾位德國酒莊的莊主這麼說;而我喝到的那瓶1989年的德國冰酒,由於酒莊主人早已預料到會有酒石酸鹽結晶的產生,還特地在瓶身背標上註明了上面的說法。其實在國外甚至有許多人把葡萄酒中的酒石酸鹽結晶稱為「酒中的鑽石」呢!所以大家如果看到葡萄酒中有酒石酸鹽結晶的情況大可放心飲用。

上述資料來源:http://leeader.brinkster.net/drink/tartaricacid.htm







品質優良的軟木塞比別人家的還長!








這就是品質保證的Domaine Leroy 小鑽石


酒石酸結晶代表了那款酒的品質優良---那安內! 不就多收個幾瓶!!! 已經來不及啦! 高貴的Domaine Leroy ,Aligote 2007從1.5k漲到了2.0k! 沒關係! 小陳還有一瓶哈哈哈!!!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天氣有夠冷! 應該喝些什麼暖暖身!!!

紅酒 .......從冰箱拿出來打開帽子,用開瓶器將軟木塞活生生拔出! 嗯..........有些殘忍與冷血!

梅酒 ........姚戶長的最愛,濃濃的甜美梅子香味,實在好喝! 嗯........有點買不及喝與傷口袋!

威士忌 .......小陳最喜歡的液體黃金! 色香味每一項都是滿點,而且一入口便從豚嘴.豚食道.豚胃.豚身都暖了起來! 嗯 .......就來這個囉! 姚戶長眼神露出殺氣有點緊張!



不管豚命安危還是開了:Springbank 11 yo 1997/2009 ‘Madeira Wood’ (55.1%, OB, 9,090 bottles)












Springbank 11 yo 1997/2009 ‘Madeira Wood’ (55.1%, OB, 9,090 bottles)
This one was fully matured in Madeira wood, not just finished. Colour: full gold. Nose: this is rougher and wilder than the 18, and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higher strength. First whiffs of distillation, wash, boiled cereals… Then the very same kind of rather superb smokiness as in the 18 (maybe a tad more towards a garden fire under the rain), and finally a lot of cereally and mashy notes again, not quite porridgy but… Hints of Madeira indeed but it’s anything but winey as such. Old walnuts, cake, malt. With water: impressive, we’re very close to the 18 now! And whiffs of a farmyard after the rain. This one takes water perfectly well! Mouth (neat): hot, rich and very fruity, starting on loads of overripe oranges and notes of violet sweets and just a very faint bitter rubber – nothing unpleasant. Quite some liquorice too, orange liqueur… and more liquorice. With water: once again, it swims like Mark Spitz. Smoked orange liqueur (uh?), Darjeeling, nougat. Finish: long, with some soft spices (cumin?) and notes of orange cake like on the nose. Comments: very good, maybe just a tiny tad more, say sloppy than the 18. SGP:541 - 87 points.
(資料來源:http://www.whiskyfun.com/archivemarch09-2.html#300309)


ㄚ! 厚工才會出好酒!


天兒! 這麼會有這麼涮嘴的酒! 歹勢! 一剎那間什麼品酒詞語都給它忘的一乾二淨!!


姚戶長:豚....你是喝醉了吧! 在那邊碎碎唸個什麼東西!!!


管他的天氣寒冷! 管他的寄人籬下! 管他的豚命安危! 就要這個味!


姚戶長:再碎碎唸! 趕明天給林足母弄百八十箱的梅酒回來! 豚知道嗎?..........


小陳裝睡死中!!!!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Ardbeg Uigeadail L7 入倉!

08/29 2010 WHISKY LIVE TAIPEI 的最後一天! 不過還是沒機會去參與.

在落敗球賽後的下午,與姚戶長一齊造訪江大哥,幸好江大哥未出門,坐了一下 聊到了WHISKY LIVE ,昨天(08/28)人超多的 入場秩序有些混亂.......

不知道是對WHISKY有些麻了還是沒了感情! 每每有些想買的貨色卻落了空排不到隊!

诶! 還是喝ㄚ伯 烏嘎底好了! 畢竟男人瞭解男人的需求ㄚ

剛好江大哥進了:Ardbeg Uigeadail L7 那就來個三罐吧!











圖片來源:http://www.ardbegproject.com/uig.shtml

這L7聽起來真爽ㄚ! 是沒開過b&w大7在爽還是有個老7仔在爽反正就是爽!
不過這L7卻是不簡單,自從大家對L5唸唸不忘!L6 L8 L9甚至L10在市場上還找的到, 那L7就是那麼不太好找到! 在網海搜索L7的資料真是少之又少,祇好在這裡查一下:http://www.whiskybase.com/distillery.php?merkid=6
分數還不差:90.75 找個時間砍頭試喝一下囉!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2010/08/01 新貨入倉!

排不到日本超高檔藝妓-KARUIZAWA 1976 桶號:7818 酒精濃度:63.6%
63.6% 真是深深吸引著小陳!











祇好先弄到兩支Kilchoman Spring 2010 Release 酒精濃度:46% 容量:700ml











艾雷島﹝Isle of Islay﹞西岸那個傳說是蘇格蘭威士忌發源地的Kilchoman小鎮,於2005年冒出了一間以鎮為名的復古式小型農場蒸餾廠﹝Farm Distillery﹞,終使Bruichladdich及Bunnahabhain在苦等124年後升格,當上了小表哥。廠址選定Kilchoman小鎮內的洛克賽德農場(Rockside Farm),因該農場內已有現成的,非常理想的土建,且所種出的大麥,是全愛雷島發芽發的最好的大麥(The Best Malting Barley)。現年51歲的廠主Anthony Wills決心要蒸餾出最好的新酒,請來具16年蒸餾經驗的Malcolm Rennie擔任廠長,在此之前他在Ardbeg幹了8年的蒸餾師。並將部分新酒置於新鮮(Fresh/First Fill)的波本桶及雪莉桶內熟成。以期所推出年輕的蘇格蘭威士忌(按蘇格蘭規定,新酒在橡木桶內熟化未滿3年,上市時不得稱為蘇格蘭威士忌),其熟化度及複雜度明顯超越一般所公認的應有表現。Kilchoman計畫於2009年度宣布正式開張之前,已釋出些限量發行、小瓶裝的、在橡木桶內僅曾小待了2-3個月的新酒初試啼聲。泥煤頭們品後無不驚艷。其嗅感非常鮮活,溫和的藥水味及水果味自甜香味及泥煤味中飄然而出。口感很甜、很泥煤味及很煙燻味中釋出很複雜的水果味。餘味很長,在溫和的酒精味中感到細膩的煙燻味。Jim Murray在品飲過Kilchoman分別於2007年7月及2006年12月所蒸餾在橡木桶內短暫熟成後,即裝瓶的新酒後,非常讚賞,於其2009年版之Whisky Bible分別打出93.5及94分的高分。Charlie MacLean表示這款酒入口時的甜度遠超過從嗅感所獲之預期,泥煤指數約45ppm,有些神似Ardbeg,很鮮活、很濃郁卻全無酒尾(Feints)的重味,在泥煤煙燻味中感到青苔味、水果味及柑橘味,非常柔順。感覺像8-10歲的威士忌,表現極為傑出(Extremely Outstanding)。另Jim McEwan於品後,驚呼 “血腥的好(Bloody Good)” 。

第一版名為 "Inaugural Release" 的發行量8,300瓶,於發行後數日,即被搶購一空。

第二版名為 "Autumn 2009 Release" 於波本桶內熟成3年後,換入新鮮的,即第一泡的Oloroso雪莉桶內熟化2.5個月後裝瓶,於11月底發行,在發行前已被預購一空。

第三版名為 "Spring 2010 Release",於2010年春天發行。

資料來源:高雄阿瑟ARTHUR洋行 http://www.arthur-pipe.tw/News/index.asp

小陳希望這齊侯門(Kilchoman )千千萬萬不要變成另一間艾雷島上的阿伯(Ardbeg)這樣小陳就慘啦! ㄟ! 這真是害慘小陳口袋裡的小朋友!


PS.08/29喝起來還滿蛤味的! 可能跟ㄚ伯有些許的關係吧!

第四版已經出囉!:Kilchoman Summer 2010 Release 希望有機會喝到!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七月份新貨入倉!

格蘭菲迪15年酒廠限訂版原酒51%













格蘭菲迪為分享此榮耀,特別推出格蘭菲迪15年酒廠限定版威士忌,在位於蘇格蘭的酒廠本身以及英、法兩國的機場免稅店限量販售;而亞洲地區僅台灣獨賣,獻給品味非凡的威士忌行家。

格蘭菲迪15年酒廠限定版與一般格蘭菲迪15年單一純麥威士忌的差別,在於釀造方法與酒精強度的不同。酒廠限定版特別採用未經過冷凝過濾的傳統工藝手法,酒精濃度達51%,完整保留單一純麥威士忌最佳的原始風味,其花香韻味中略帶黑胡椒和香草的濃郁香氣,入口可以感覺到奶油般的滑順與熱帶水果的清新,後味回甘香甜持久,如絲絨般令人感到溫暖,在在都為了滿足威士忌鑑賞家挑剔的高標準需求。
資料來源:http://www.glenfiddich.com.tw/data/news_20100625.htm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六月份新貨入倉!

此次入倉的是:2005 Chateau Tour de Marchesseau*3

加入酒鼻子家族已經許久一直等待適合新手的酒

這次Jeremy 大大介紹的2005 Chateau Tour de Marchesseau正是適合新手增加功力的時候
也順便記住一下什麼叫作:2005 的右岸酒!
在此感謝:Jeremy 大大& 迷你酒大大的幫忙!!!


2005 Chateau Tour de Marchesseau

葡萄品種:90% 梅洛, 10% 卡本內弗朗

所在城市:Lalande-de-Pomerol

陳年:14 個月 (法國橡木桶)

酒精度:13度
酒質:明亮的紅寶石色澤,饒富新鮮漿果香並帶有微微的薄荷香氣,非常怡人。酒體優雅鮮美、舒適的結構中有著柔順的單寧。陳年2~3年後就很好喝,亦可存放5~10年以上。